69模板网 >工作计划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6篇

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6篇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观察常见岩石的标本,了解岩石的外形和特点。

3、选择一种常见的岩石,仿照花岗岩的示例,使用科学的语言对岩石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

4、学会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重点】

1、认识岩石,通过观察,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岩石标本、学生自己搜集的岩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47页上的一首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纪?

嗯——

让我想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岩石。

3、这首小诗写出了岩石的哪些知识?

这首小诗写了岩石来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岩石可以造房、铺路、装饰,岩石的年龄很大很大。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常见的岩石。

5、板书课题:

16、常见的岩石。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初识岩石

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你在哪里见过岩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岩石?自己见过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出示课本48页有关岩石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岩石的样子。

4、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5、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特点

1、教师引导:岩石究竟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一些岩石的标本,来了解一些常见岩石的特点。

2、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4种岩石的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本次需要观察的常见岩石的标本。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呢?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全班交流,预设: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断口上有几种颜色,颗粒是大还是小。

通过使用岩石在纸上画线等方法,来观察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法,来观察岩石相互碰撞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沉闷的。

使用滴管在岩石上滴水的方法,来看一看岩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细观察岩石,看一看岩石上有没有气孔、条纹或者其他花纹。

观察岩石上是否有动物或植物的痕迹。

4、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观测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活动三:使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常见岩石

1、刚刚我们观测了几种常见岩石的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些岩石的一些特点,那么我们该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准确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课本50页上面花岗岩的描述范例。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看一看这段文字是如何科学全面地介绍花岗岩的?

预设:

介绍岩石一般的从分布、组成、质地、声音、吸水性强弱、是否有气孔等几方面进行。

4、下面我们选择一种岩石,仿造花岗岩的例子对这种岩石进行科学、全面、准确地介绍。

活动四: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意念。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岩石标本吧。

3、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岩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岩石给老师看一看。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岩石。

下面,我们就把大家收集的这些岩石制作成标本。

4、出示课本50页的下面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图,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了解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预设: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对自己搜集的岩石进行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然后形成岩石标本。

6、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完成的岩石标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解了岩石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一些常见岩石。最后我们还按照步骤制作了一些岩石标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岩石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岩石。

【板书设计】

16、常见的岩石

岩石的分布

观察、认识岩石

描述岩石

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篇2

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

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岩石来自哪里? 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 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 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 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 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板书设计:

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1、开个石头展览会 2、给岩石分类

4.2 进一步观察岩石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比如“这块岩石像是卵石与泥土挤在了一起”。描述中较为确且的运用一些诸如“挤、压”等词汇。

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的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

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

能对观察到岩石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假设。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进一步研究岩石。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分类),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我们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

二、探究过程

1、进一步观察岩石

(1)各小组拿出第一组岩石研究(选择沉积岩类)

①活动一 (以上性质)是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的呢?) 可能和它们的出处有关? 可能和它们的形成有关? 学生根据以上主题开展研究活动,将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猜测)记录在记录纸上。学生观察结束,汇报观察结果。(岩石的内部构造、特征等)

②活动二 主题:

1、根据活动一观察到的内容猜测岩石(一种或者一类)岩石是怎么形成的。 岩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吗?(说出“有关”的理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能用学过的知识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

(2)各小组拿出第二组岩石研究(选择浮石、大理岩等)

①活动三 仔细观察这些岩石的特殊性质。 猜测这些岩石的成因? 小组观察,发现这几类岩石的特殊性。

2、火山喷发实验 教师演示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或者火山喷发的录像。) (熔岩冷却后会怎样?熔岩侵入大地和原有的岩石相碰会怎样……)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照观察结果解释这几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提供阅读资料(见后面资料),给岩石分类。 3、给岩石分类 活动四 主题:给自己收集来的岩石根据下表分类: 岩石的种类 种类名称 形成原因实例(自己带来的岩石) 讨论:岩石的形成原因与岩石的性质有关吗?

三、小结:

说说自己还有那些些新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

板书设计:

4.2 进一步观察岩石 1、猜猜它们的来历 2、火山喷发实验

4.3 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3、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

教学重点:

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

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

小刀,塑料片,硬币,钉子,放大镜,稀盐酸,滴管,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你们想知道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请大家拿出花岗岩,进行观察活动。

①活动一 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 教师参与小组的研究。 教师在研究过半,适时的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 学生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②活动二 教师提供阅读资料“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检索定位花岗岩的组成成分。 学生认识一些矿物标本。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 (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①活动三 教师提供矿物资料卡,学生阅读后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试着模仿描述。 对于其中的一些特征能寻求比较的标准,方法可以是多种。 制定自己带来的岩石进行矿物鉴定分析卡。

三、小结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知道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同学们你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板书设计:

4.3 岩石的组成 1、美丽的花岗岩 2、常见的矿物

4.4 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2、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金属、玻璃等物体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对矿物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对铜、铁、铝及矿物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经历对矿物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3、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难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及纸标签等。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铜片、铁钉、玻璃、泥土、丝绸,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可以自定),准备手电筒、普通瓷砖(或表面不发光的陶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的光泽

①观察玻璃的透光与反光 把玻璃平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把玻璃用手竖着举起,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用手电筒照射玻璃”发生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物体透光与反光的现象,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

②观察不同物体的透光与反光 用研究玻璃的方法,观察研究砖头、泥土、铜片、丝绸等物体的透光与反光。 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交流这些物体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用“观察玻璃的方法”来研究其它的物体,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清楚,这里隐含着一种比较描述的方法。这对于描述矿物有着重要作用。)

③观察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请你仔细观察石英、长石和云母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请你准确地描述这三种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出示煤炭,说说它是什么光泽?

2、观察矿物的软硬

①比较铜片、铁片和铝片的软硬。 用铜片和铁片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用铜片、铁片和铝片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

②比较矿物的软硬 你有办法比较这三种矿物的软硬吗? 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方法进行比较。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矿物的条痕

①观察铅笔的条痕 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②观察矿物的条痕 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 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三、小结 板书设计:

4.4 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1、观察矿物的光泽 2、观察矿物的软硬 3、观察矿物的条痕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我们的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说一说,你有多少种研究矿物的方法? 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在小组里挑一块收集来的矿物,进行研究。 你想怎么去研究呢?(小组讨论)

2、描述我们的矿物

①猜猜他是谁游戏。 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你的描述水平怎么样? 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描述班中任意一个同学的相貌让其余三位同学猜,通过该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掌握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从而为有效地描述矿物的特征打下基础。

②描述我们的矿物。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 一起为我们的矿物做份“简历”吧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三、小结: 布置岩石展示盒展览时间。

板书设计: 4.4 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4、研究我们的矿物 5、描述我们的`矿物 6、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4.5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学目标:

1、提供岩石图片及岩石实物,让孩子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

2、让孩子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经历活动中了解冷热、植物、风等对岩石的作用,体验大自然的力量。

3、通过观察描述活动,让孩子认识改变岩石模样的主要力量;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理解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到野外收集岩石(注意保持岩石的原生态);教师准备各种环境中的岩石图片或录像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酒精灯、镊子、烧杯、带盖玻璃杯、石灰岩(小块)、6b铅笔、绘图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过了上万年会怎样?你们想知道吗?

二、探究过程

1、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①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的 观察图片,请描述大自然中岩石的样子 大自然中的岩石都是一样的吗?它们会变化吗?

②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岩石有些什么变化呢? 观察自己从野外收集来的岩石,你能找到岩石变化的痕迹吗?

③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推测一下,沙漠中的石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推测溶洞中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出示模拟溶洞形成实验 (方法:在两只烧杯中各装一些硫酸镁,加水搅拌均匀,取一段棉布条,两端各系一个金属环,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在两烧杯中间放一张白纸,让棉布条下垂(离白纸约2厘米),静置一周。在白纸上会形成钟乳石模样的结晶。) 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力量也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2、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①冷和热的作用。 把岩石加热,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加热的岩石放入水中,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试验,请你推测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

②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 观察活动:在白纸上用铅笔(6b)写一个字,有橡皮擦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当沙粒被风刮起而撞上岩石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岩石会发生改变吗?(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利用这一观察实验活动推理风沙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当然,也可以用教材中的观察实验活动)

③植物根的作用。 出示石膏(石膏中生长着已发芽豌豆),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出示图片(岩石中长有植物),说说植物对岩石的作用。

④小结 大自然中,改变岩石模样的力量有哪些?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三、小结

学习课文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设计

4.5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2、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4.6 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

2、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3、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

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教学过程: 以科学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活动。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 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 总结

板书设计:

4.6 岩石、矿物和我们 1、岩石和矿物的作用 2、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篇3

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亲眼看到大气压力的存在,让学生关心生活的科技产品,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教学重点

根据实验现象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广口瓶、鸡蛋、纸条、课件。

小组准备:集气瓶、塑料片、吸盘、注射器、水槽。

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问题

1.很高兴今天又和大家一起上课,。

2.请大家看桌上的实验器材,都认识吗?这些器材都是玻璃制成的,使用是应该注意什么?

3.问大家一个问题:称过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吗?估计一下!

4.其实,这些感觉是由于书包作用在肩膀上产生了一种力的结果,知道这种力是什么力吗?

5.如果20吨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力压在身上,会怎么样?

6.还在那感受到过压力?水中有没有压力?

同学们知识真丰富,而且善于思考。先谈到这,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7.(出示广口瓶)看,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出示煮熟的鸡蛋)这是什么?

8.谁有办法再不弄碎的情况下,把鸡蛋装进瓶子里?

9.想看看老师有什么办法吗?下面老师就表演“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10.(展示广口瓶)里面有什么?(介绍做法)你才会发生什么?

11.咱们验证一下。(演示)

看完后有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看来“瓶吞鸡蛋”的背后有着很大的秘密!(板书:的秘密)想不想研究一下?。)

(学生提出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设计,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引入压力这一概念,在研究大气的压力前使学生对压力这一概念能够建构在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对压力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补充,使学生认识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产生压力。)

(设计思路:空气虽然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忽视了它的存在,而且在实验中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变化,因此学生在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时往往考虑不到这方面的原因。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

(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目睹这一实验现象后对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亲自观察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会成为其研究的动力

猜字谜

投影

接下来老师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喜不喜欢。

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老师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二探索体验 解决问题

1.通过刚才观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到瓶子里的?

2.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更认同哪种说法?

3.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认识:由于纸条燃烧,消耗瓶内氧气,使瓶内空气压力减小,瓶外空气压力比瓶内压力大,所以会把鸡蛋压进瓶子里。 )

5.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认为是空气压力使鸡蛋进到瓶子里的。这还只是我们的推理,空气压力真的存在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6.分别出示吸盘、注射器、集气瓶和塑料片。玩过吗?怎么玩?玩时研究一下他们和大气压力有关系吗?

8.汇报交流

(1)通过三个小实验你发现大气压力的存在了吗?

(2)集气瓶的瓶口朝向一侧时,塑料片会不会掉下来?为什么会这样?

(3)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空气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9: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大气压力确实存在。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猜测原因

4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①第一种玩法是:吸盘吸塑料片,

2)第二种玩法是杯子吸纸片,

3)第三种玩法是?

(设计思路:“推理原因”是重要的智慧成

长环节。学生个性的、充分的表达观点,积极、民主的参与讨论,共享研究成果,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思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界限的,还不能完全脱离于教师。教师的引导要适时、有效进行调控,避免因为教师介入过晚,以致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错误的思考之中。但是,教师的引导要“到位而不越位”,不能代替学生“亲历探究”。

(设计思路:带着明确的实验目的去思考,避免盲目性去玩。学习科学,思考比实验更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是瓶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拓展延伸 应用创新

1.空气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一看(出示空气压力产生的原因)。

2.既然空气压力就存在于我们周围,那你有没有发现生活当中利用空气压力的例子呢?

3.经过测量发现,海平面上1平方厘米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相当于1千克物体产生的压力。这样算来,人体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约是20吨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力。你感受到这样大的压力了吗?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呢?

4.有没有办法使进到瓶子里的鸡蛋完整地出来?

5.看来关于大气压力,还有一些问题我们没有解决,还希望同学们继续去研究,别忘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举例

(设计思路: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有效拓展。)(设计思路:必要的知识应用以及丢“一个漂亮尾巴”是本阶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把问题引向课外探究,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课的迁移目的就实现了。)

看课本

谁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

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

板书设计

瓶“吞”鸡蛋的的秘密

推力

空气:{支撑力}——作用力——大气压力——自四面八方

顶力

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通过谜语为下面猜想打下基础,“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创设一种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三个步骤进行递进式教学,引导学生切实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1、以吸盘吸塑料片,杯子吸纸片、注射器吸水三种玩法引导学生初步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并来自四面八方。

2、通过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阅读课本资料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认识到大气压力不仅存在而且很大。并且让生知道了空气中为什么存在大气压力和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有什么关系。

从而揭开了瓶“吞”鸡蛋的的秘密。

3、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所学知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

拓展创新部分,怎么把瓶子里的鸡蛋弄出来,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给学生启示:科学的探究是没有止境的。。

通过本节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我们设计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动态生成,使学生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才是我们上课的目的。

不足之处:学生动手实验的方法、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大胆发言、善于发言的习惯进一步培养。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篇4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 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时 (2)中午12时 (3)下午2时

六、课后反思。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教学重、难点

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教学准备

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学生准备各小组的观察记录。

教、学法 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1、引入

(1) 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2) 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班级交流,适时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2)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 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事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四年级教案科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课后总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设计教案8篇

茎的科学教案最新5篇

小班科学蛋宝宝教案5篇

茎的科学教案精选8篇

茎的科学教案通用8篇

科学《地球》教案8篇

小班科学《糖果》教案8篇

小班科学蛋宝宝教案优质8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7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吹泡泡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33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