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模板网 >心得体会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8篇

不少人都会通过写心得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内心感悟,心得体会是我们在读书或者实践后写下的一种感受性文字,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书习惯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8篇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1

第一次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时候,我先看了一下目录,大致了解一下是哪七个习惯,然后再决定先看哪一章,毕竟我习惯先看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然后我发现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习惯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去主动做,因为当我处于被动状态时,万一事情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我就能在事后给自己找一个让自己心安的理由——“这又不是我选择的”。

而书上说积极主动不仅是主动。更重要的是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这很对,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了,才会变得更好,对待事物也会积极。因为如果你对自己都不负责,那你还会对什么事情有责任感?如果你没有责任感,又怎么可能会把事情做好,如果做不好事情,就不会对事有积极的态度。

第二让我有收获的是第六章——人际关系。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既不会主动去与人交往,更不懂得如何经营好人际关系。开始一段友谊比维持一份友谊简单,感情是需要去的,如果你不去理会你的朋友,那么感情总是会变淡的,而如果你不会维持感情,那更惨,你和你朋友的友谊将不会是被时间冲淡的,而是被你毁掉的。

维持一份友谊,你需要投入真挚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你表达出你的感情,而不是总是将对朋友的关心藏在冷嘲热讽后边,没人能受得了一个总是在嘲讽别人的人。适当的表达出你的关心,感情,这是很重要的,所有人都希望别人真心对待自己。当然了,维持一份感情,感情很重要,正直诚信的品德也非常重要。因为正直诚信可以产生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是谁都知道的。而且按书上的话来说,信任也是“其他感情投资的基础”。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它可以让人有所收获,而且还不是其他的心灵鸡汤类的书能带来的收获。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比看几本心灵鸡汤类的书都有用。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2

近来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实用新颖。我深深赞同作者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有的孩子做作业,边做边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一会儿跟同学说话,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一会儿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师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有时还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们无可奈何。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以及平时在校的生活习惯。当然学校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好的有关细节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简单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们现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时期,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当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们班的吴妙研同学来说,她以前逃过半天学这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恶历的行为。问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不敢来上学,怕老师告诉家长,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过了解我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糟因为每当她犯错误时妈妈就会打她,而爸爸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她,因此她就对妈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妈妈通过我们相互沟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们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许多,学习上也进步了。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就有可能经常性的逃学形成习惯,到那时在去纠正它将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正如人们经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力量强大而顽固不可融化,习惯一旦形成,终其一生,便难以改变。这里讲的“本性”,当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与自我长期来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书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就十分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岁数,可省笞罚。”其中蕴涵着一个习惯养成的道理。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习惯一但养成那么就很难在改变。当然好的习惯是让人们享受终生的,如果一个学生学习很认真那么他踏上社会后工作、生活、做人处事都将会是一个严谨、负责任的人。

因此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与学科知识有机相溶来渗透做人道理,来养成学生的基本习惯。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相关责任以及承担相应的任务。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3

一、洛克印象: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 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 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 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础》。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洛克的治学观点有唯物和唯心两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认识论。他在他的《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中探讨了观念起源问题。他认为,观念和原则同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是 天赋的。心灵原像一块白板入一个暗室、一个空箱,或像一张白纸,其中没有任何字样、任何观念。他的装备和知识材料来自经验。人类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 发源于经验。人类的观念来源首先是感觉,此外还有反省。人类理解首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 印象时所造成的。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 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 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 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摘录)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硬床可以锻炼身体;至于每夜睡在羽绒被褥里,那是消融体魄的,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不 经意的舒适,会潜移默化地削弱人的体质,引起许多疾病。况且习惯睡硬床的人,外出旅行等能够适应不好的睡眠条件。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 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摘录)

心理强健的主要标准: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顾自己的好恶倾向而严格顺从正确的理性指导。能在理性航标的指引下,毅然与愿望背道而驰。

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 去塑造。对子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爱,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变形砖,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 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 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

从摇篮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这样一种习惯:去争取自己该得到的东西,不是争取自己想 得到而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违原则屈从,他们就会学会得不到也能心理平衡,他们就不会有非分之想,以及为达到非分之想而哭闹,正象他们不会哭着要月亮一样。

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 致失败。方法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会厌恶你,可能心里会暗暗划算:爸爸,你什么时 候才死呢?

另一方面,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

心情沮丧的儿童则不然,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易振作起来,作出什么事业。

要避免上述两方面的矛盾,需要一种重要的技巧。谁要找出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使儿童的心情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们抑制非分的欲望,这就算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对儿童奖励与惩罚都要慎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知错改错,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的认知上,如果不能触及心理,这种惩罚便是无用的,如果使被惩罚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产生反感,那就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四、知识和技能教育

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

学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对本质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是大有帮助的,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对本质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就只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愚蠢,或者变成更坏的人。

阅读……儿童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当开始学习阅读。

一定要多加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工作,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项任务。

让他们自己向往学习,追求学习如同追求另一种游戏或娱乐。但决不可把学习当作他们的一项任务,也不可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烦恼。

儿童的身上,是不应背负任何工作之类的严肃事情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承受不了。

不要强迫儿童学习,也不要因此斥责他;要尽可能地诱导他去学习阅读,不要把学习作为他的一种工作。宁可让他晚一年学会阅读,也不可让他因此对学习产生憎恶心理。

当这些温和的方法使得他逐渐能够阅读时,便应当为他选择一本浅显、有趣而又适合他的能力的书,让他在阅读中得到乐趣,从而吸引他,使他能够从读书的辛劳中得到回报,不过所选的书不应在他的头脑中充塞纯粹无用、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打下邪恶与愚蠢的基础。

每一个儿童去阅读他完全不能理解的章节段落,其中能有什么乐趣、能受到什么鼓励呢?

教学方法

其实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是让儿童养成习惯,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向儿童灌输规则,规则对人生的指导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少对儿童没有用处,因为儿童根本记不住规则。

在儿童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儿童所学习的东西本身都很困难,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于尽可能让一切事情变得容易,而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上,最没有理由为难儿童。

儿童的心智是狭窄与脆弱的,通常一次只能容纳一种思想。一个儿童的头脑里一旦有了什么想法,马上就会被这种想法填满,尤其是在带有情绪的时候。

儿童的心智天生就是散漫不定的。只要是新奇的东西,都会吸引他们;无论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他们都急于要去尝试,过后却很快就腻了。

要想让儿童的心灵接受你的教导,增长知识,就应该食使之保持安以平静。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灵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

不在意、不经心、不稳定、易走神,那都是儿童本身固有的缺陷,因此,只要没有发现他们是故意所为,便应温和地予以提醒,假以时日逐渐地克服。

儿童对导师具有的敬畏心理,应该经常通过导师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慈爱与善意来得到缓和,这种关爱之情能够激发他们去尽自己的责任,使他们乐于服从导师的指令。这样,儿童与导师相处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自在,而惟有这样的心态之下,心灵才能接收新的信息,接纳那些印象。

洛克在外语学习、写作、人文教育课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科学、出国学习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论述,阅读之后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五、赏识教育读书

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学生,把握不好尺度,则宽严皆误。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 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 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 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 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 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 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 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 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 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4

炎热夏季,唯有该书沁人心脾!对于一个崭新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粒定心丸和一针强化剂。

暑假前一次逛书店之时,淘到该书,正好在如此酷热的暑假之中可以寻找到一丝凉意。《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是著名的特级教师宋运来先生所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经典著作。全书主要就教师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现象作了描述和分析,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分别从教育习惯篇、教学习惯篇、学习习惯篇、生活习惯篇、行为习惯篇等五个方面100个案例进行诠释。

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教学时一门艺术,教学也是充分展示教师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愿景,教师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加其教学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去赞叹、仰慕、并主动聆听其教诲。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品质,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成为有魅力的教师。教师的生活应是充满情趣的、拥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师应有一套合理的生活习惯,这样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当教师,就要当一个有品位的教师。有品位的教师,犹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让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师的品位从哪里来?从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来。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成为有品位的人。

当我翻开该书的目录时,首先看到“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大标题。智慧,从何而来?教育习惯篇从21个习惯进行例举,“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做一名阳光的教师”、“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要善于换为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等。通过翻阅该书,从中体会到许多颇为中的,而又行之有效地经验和方法。“一个学生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等等。

特别是学习习惯篇中,作者提到“要做一个完善的人”。的确,学习是当前任何职业和任何人都必须牢牢记住,而且必须时刻实行的关键字。似乎早已进入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当前社会日新月异,任何学习都不再一劳永逸,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已经不得不成为现实。况且,做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只有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认识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名言。作为教师,要习惯“研究”自己。“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教师的生活应充满情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待他人,即使善待自己。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时候,他所处的人际关系才会和睦友好、充满温情。要做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做一个有品位的人”,从行为习惯谈教师。“学会倾听自己”、“善于发现自己”、“语言要有亲和力”、“学会尊重”、“学会规划自己”等等。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而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层次的丰满的闪耀着灿烂人性的特色,称之为“教师的品味”。一个教师有了这独具的、高雅的品味,就会使其教育教学洋溢着风采,充满着生机。有品位的教师,善良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尊严感。

记得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要臻于事业之佳境,一个人需要优秀的行为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刚入系统的自己,教师的专业习惯在我身上似乎还难以找寻到踪迹。通过对该书的拜读,仔细品味,方然觉察到自己的太大不足与无知,有一种恍然大悟的灵动。原来,教育还存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习惯还影响着如此非同凡响的教育人生。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5

习惯两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然而在读了《习惯的力量》之后,使我深感震撼。一个人的习惯,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事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乃至生命。

从小到大,好习惯、坏习惯一直伴着我长大、步入中年,从不经意去留住好习惯,去掉坏习惯,我们总是抱怨为什么自己不能成功,而却不知是很多的坏习惯阻碍了通往成功的路。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并非机缘巧遇。而成功者与平庸者的迥异之处往往在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在书中作者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每个人各自的种种习惯,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进。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从平庸走向卓越的关键。何谓良好的习惯呢?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秉性,它能够修正你的不足,历练你的性格,增添你的涵养,使你牢牢把握前进途中的正确方向,从而使你超越平凡,脱颖而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如同掌握了达致目标的技巧,它将贯穿成功人生的始终。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克服坏的习惯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痛苦艰难,只要用"21"天,用好的行为替代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晨练代替睡懒觉,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其实"21"天绝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它只告诉我们,行动起来,习惯的力量会把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成功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他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他们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让他们更有效率、更有条理。

?习惯的力量》上说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出于习惯,也就说,我们能看清并改掉坏习惯,并且坚持好习惯,那么我们至少在人生路上能得90分,关键在于看清自己,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开始。中国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智力是天生的,但可以在好习惯的帮助下,提高智力,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

好习惯是幸福的源泉,坏习惯是痛苦的开始,凡成功者不只是习惯的学生,而能超越习惯并驾驭它。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习惯的意义是宝贵的,它是人生无价的财富和资本。在我们看来,培养一个好习惯将会给你的事业和生活带来无穷的收益。培养良好习惯不妨就从现在做起,让它带领我们不断前行,收获丰盛!

希望大家都来读读《习惯的力量》!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6

我时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是什么造就了优秀的教师?是机遇?是激情?是信心?还是毅力……读了由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主编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后,我感慨很多,没想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这样的困难,还有这么多的要求。这本书列举了教师的100个好习惯,自己边读边反省,再与自身比较,发现自己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习惯没有养成,还有很多习惯自己没意识到要培养与重视。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习惯。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

其实,教师的习惯就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一种生活状态,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之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所学校众多教师共有的习惯之时,他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在教育习惯篇中,要求做一名阳光的教师,可有时候我的内心是灰暗的,比较悲观,例如我会想:为什么我会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我会教小学数学,前途在哪?等等。书中说教师要记住学生的名字,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说来惭愧,在我任教的五个班当中,连一半学生的名字都没记住,有时候小孩子热情跟我打招呼,可我却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上课的时候,叫同学回答问题,都是说这个同学,那个同学请你说说……当学生犯“错误”时,有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有的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作业;在处理与同事关系上,有的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教师习惯于批评、惩罚;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毫无疑问,这些是教师的不良习惯。

有的教师习惯于欣赏和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何关坏学生,习惯于帮助与鼓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和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和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索;有的教师习惯于品味生活,从中发现、寻找生活的乐趣;有的教师习惯于反思、审视自己,尽可能的完善自己;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些无疑是教师的好习惯。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交流,灵魂对灵魂的塑造,境界对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理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是一部研究教师习惯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对教师影响最深远、最直接的经典著作。如果我们老师能够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中间,用民主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去培养民主的性格,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塑造出个性厚重、人格强健的有用之才。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7

专家王晓春老师曾用“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作为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位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有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课落下了,我会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找解决办法。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们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这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学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多彩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学生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

批评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唯一方式

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往往在没弄清楚学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动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确地批评学生,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你理解了学生,批评学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不掩盖问题,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学生,才能正确地实施挫折教育与批评。这是我从这本书上得到的启示。

教育智慧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蕴藏着许多智慧。一直以来,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好多就发生在我身边,也曾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经让我忧心忡忡,也曾让我牢骚满腹,而我机械地做着、忙着、拼搏着。尤其,读到“水彩笔的故事”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时也经常的遇到此类问题,但很少去动脑筋思考和观察学生的表现,而是“无研究的教育”,这种简单的教育,没有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对教师的能力也没有丝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维习惯是,遇到事情总想问个为什么,猜猜有几种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验证,有时不妨多转个弯想一想。

面对教育中频频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首先慌了手脚,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各样的原因左右着他们的行为,我们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们要有大将风度,不要用我们的急躁表情和过激言语让孩子害怕、叛逆、压抑,而要寻找到合适的“点”,让孩子自我成长。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教育智慧从日常善于捕捉的点滴小事中来,从科学的思维方式中来,从概括反思中来,从良好的心态中来只要我们以研究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向研究型教师努力,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明了化,你可以发现:原来教育可以如此轻松又愉悦!

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我发现了真正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用爱心启迪学生的智慧,用智慧开启学生的潜质。当然,我知道仅仅看完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正确运用该书中的正确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读书习惯心得体会篇8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用心读了而且做了摘抄。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的、和青年学者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看后,我觉得不仅对于一个教师而且对于一个家长都是非常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本书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并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心得体会8篇

幼儿园读书月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小班读书心得体会8篇

就爱读书心得体会优质8篇

初读书心得体会优秀8篇

幼儿园小班读书心得体会8篇

班主任兵法3读书心得体会8篇

初读书心得体会8篇

爱读书的演讲稿300字最新8篇

读书虫的作文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043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