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模板网 >心得体会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8篇

在写心得的时候,我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明显加强,心得是我们生活中的体验和领会的一种总结,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8篇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1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其次,(按书中观点)从第三个千年来看,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从未来发展看,人类将面临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等新议题,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机器代替,解放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即便绝大多数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也不愁吃穿,甚至可以成天沉湎于虚拟世界……这不是今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最能说明社会进步的是人类数量的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类在生物界的绝对控制权。

综上所述,我们要乐观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还面临不同的困境。例如农业社会阶层分化的陷阱,工业社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等,但究其根源,并非是人类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和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让一部分人手足无措乃至抓狂。

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存其中必须趋利避害。我是属于edirw群体,即来自东方、受过教育、工业化、退休、妇女的群体(相对于weird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也要用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加强学习,吸收新事物;不随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晚年生活带来的便利。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往何处去?不必深究。个人是渺小的,是由细胞演变发展的生命个体而已,快乐活在当下!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2

历史是在过往中发现今天,探索未来,而尤瓦尔·赫拉利先生在撰写《人类简史》之后,直接将视角转向了未来。未来之事仍未发生,事实上并无历史可言,作者也无意作一真正的预言,只是企图发现人类的真实本性,并以此探索人类未来将行的道路。

这本书直到第三部分才开始对未来的设想,而大量篇幅实际用于对人类历史上已发生过事件的分析,从而发现人类本质。要论人类是否存在本质,这真的是几千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若说人类有本质,那人类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灵魂?还是意识?作者对此均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这样看来,尤瓦尔·赫拉利先生与其说是一位历史学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哲学家,因为他所思考的,正是人类历史上久久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算是“活着”?“活着”又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世界中,做着看上去理所应当地事情,但是这样的生活与其他动物究竟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或许,我们与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也并不存在什么本质,我们仍旧受生理本能的左右,而非理智的控制。在现代科学的发现中,我们甚至对自己的自由意志产生怀疑,或许连“自由意志”都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

在管理学的课堂上,发现管理学的老师都极为务实,有着极强的“工具理性”倾向。除却这样的“工具理性”,则世界无法踏实地推进科技、经济的进步。但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学生,我却始终对此保持怀疑和警惕。人类真的可以在物质的丰盛中获得幸福和满足吗?今天终于实现了物质的丰盛,我们就真的比古人更加快乐了吗?如果这一答案值得怀疑,那我们是否也应当怀疑世界发展的路径呢?

“文明是副产品”这一郑也夫先生提出的论题,从尤瓦尔·赫拉利先生的两本书中看来,想必他也必定赞同。人类历史发展的路径往往让人始料未及,真正促进世界进步的往往并非精心策划的蓝图。对于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会将人类引向“天堂”?还是将人类引向灭亡?当然,人类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取代我们,或者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宇宙而言,又有什么所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3

?未来简史》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由林俊宏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是科幻幻想型的书,但是读下来,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这是一本在现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书。

在本人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本书预测的未来可能真的是朝着作者预测的样子发展的,所以读起来,还是比较激动、兴奋和震撼的。

作者在一开始就抛给大家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人类的新议题,未来人类的追求目标将会是永保青春,长生不死。并且有科学,有根据的给出了许多数据,几个世纪之前,人们还在战争、疾病和瘟疫中挣扎,那时人的普遍寿命仅有40多岁,50岁,可是现今人们普遍能活动八十多岁,甚至一百多岁。

根据科学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在20___年人类寿命可以延长到150岁。看到这里的时候,计算一下离20___年还有32年,大部分的人还是可以活到那个时候的,所以自己可能也会沾沾科技的光,可以活动150岁,想想还是非常激动的。

甚至幻想一下,如果真的还可以活100多年,并且是身体康健的活着,可以干好多好多的事情了。可以去旅行,看遍祖国山川,实现旅行梦想。可以再次进入学校学习,说不定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进入清华北大。可以去画画,可以去学习法语去美丽的巴黎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可以不再为生存而忙碌,可以为了生活而拼搏。总之,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生命不再有遗憾,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完成,真好。

本来以为,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然后会顺着这个希望继续幻想未来的样子,让我们在科技的未来里自由的畅游。本书的名字叫未来简史,这样想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作者偏不这样构思,来一个大转弯。

作者从几万年前的智人进化到当今的人类开始写起,用看待历史的眼光来追忆智人从石器时代进化到工业革命,从工业革命进化到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从社会人文主义、自由从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各个方面来阐述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抽丝剥茧式的来到了数据主义时代。

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从各个方面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让作为读书的我对作者的观点深信不疑。所以,作者最后预测到,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数据时代,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读来真的是热血彭拜。

特别是作者从现在的机器人,大数据预测的共享智能汽车。让我这个生活在拥挤的北京,必须摇号才能买车的,但是又迟迟摇不上号的人,真的是无限的向往,并且自己脑补了很多。

共享智能汽车,将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交通拥堵的模式,就象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不一样的是,共享智能汽车不需要你会开车,你只需要坐上去,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要回家,要到哪里去,汽车自动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可以想象一下,早上起来,拿起手机预约一个汽车,让它在小区停车场等你。你操作完后,汽车自己会开到停车场,当你走了停车场后,上车,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汽车会根据路线找到一个合理的,距离短的,可以快速行进,不拥堵的路线送你上班,在路上,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看书,玩手机,工作,听歌,唱歌,不用想着前面是否有车,有障碍物,是否要撞车了,完全不需要担心安全的问题。到了公司门口,你只管下车,汽车自己会开走,自己停到一个停车位去。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告诉汽车你在哪,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等你自己的个人信息,当这些信息存储的足够多时。人工智能会根据你的喜好,你的出行时间,周末活动规律。在适当的时间,汽车不需要你预约,会自动出现在你需要时间和地点,供你使用,为你提供便利。这些都是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就像今天你去一个购物网站,它会自动显示你曾经看过的衣服,曾经买过这个衣服的其他人员喜欢的衣服、首饰等,供你选择。

看完未来简史,你会觉得活着真有劲,希望就在眼前,书中描述的未来,你都有可能会遇上,会过上美好的日子,会很激动。这种激动,不会象看《三体》那样的科幻小说,看的时候激情四射,看完之后,冷静下来,知道那只是幻想,不再心心念念。而未来简史不会,他是根据现有的科技进行的预测,是有事实作理论依据的。

未来简史,还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特别是在心情沮丧,对未来失望的时候来看,那就是打鸡血。但是建议看本书的人,先看看《人类简史》,因为本书里面许多描述的内容,如果没有看人类简史,读起来会有点吃力,看了人类简史,一下子就明白了,觉得顺理成章。

本书的翻译者林俊宏,翻译的很流畅,读起来不晦涩,很容易理解。本人看这本书,前后看了一星期,大约十七八个小时。看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短,很适合一周一本书的读者来读的。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4

今年单位组织的读书月活动,我选择了前段时间一直关注的一本书——《未来简史》。它是《人类简史》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就是关于我们人类的未来命运。

该书主要讲述了未来的人类(书中称“智人”)将摆脱历史上一直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和贫穷不是一回事)、瘟疫(是指大规模发生的让人束手无策的致命传染病)和战争(是指全球规模的),未来的.人类分化会更加剧,绝大多数人会沦为“无用的人”和“没有自主的人”,只有少数精英会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进化成为掌控这个世界的“神人”,他们和我们的区别,相当于我们和猿人的区别。对于永生、幸福和成神的追求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现代社会制度立足的根本:自由和平等将会消亡(神人可以通过操控基因,改变你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分泌和电波信号从而操纵你的意识,让你无从反抗,也可以通过更换人体的全部配件,甚至将意识转移到机器上达到永生,从而打破“死亡”这一上帝留给人类最后的平等),万物互联网正在形成、而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每一个意识都是喂养这个庞大数据库的养分,一切生命和意识不过是算法而已。

对于未来,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的畅想,其实我们现在对于未知的未来的研究方式,仍然和写资治通鉴时的古人一样,历史怎样,我们觉得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否仍然奏效。不过长期看,预测未来无论对错,其实对于未来没有大的影响。本质上我们对于未来无能为力,历史车轮谁也挡不住这话当然也适用于未来。

人类大船驶向未知大洋,我们是这船上一代代的水手,貌似遇到问题只能遇到再开始着手解决,很难发明一劳永逸的方法来面对未知。所以读这本有意思的书对工作生活没啥作用,属于懂得很多和生活彻底无关的道理,当然不能用它来指导生活。不过暂时的,把我们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宠辱得失中抓出来歇歇,在内心中扮演一下人类导师角色,替整个人类操操心,给我们自己放松下。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5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孩子不能如期到学校学习,只能在家上网课,昨天跟她视频的时候,用刚学的3r倾听法,不急不躁的跟她沟通关于在家上网课这件事情,因为还需要持续挺长一段时间上网课,本想给她做一下心理建设,却惊喜的发现,孩子对于在家上网课一点不排斥,反而非常喜欢,她说~可以自由的选择先想学习的课程(可重播的),也可以选择先写作业在听其他课程或者作业累计到一起写,不用像在学校那样,每天白天固定的时间上课,45分钟后固定的课间休息,晚上回家后才可以写作业,在家她可以自由分配时间。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爸爸早上8点按时打开电视里的'“云学堂”,叫醒睡梦中的孩子上体育课,视频中体育老师一边卖力的讲解一边做动作示范,爸爸转身去厨房做个早餐的时间,回头发现孩子还裹着被子睡眼朦胧的躺在床上看着老师在视频里蹦跶,自己压根不挪窝,气的爸爸冲孩子囔囔:“你倒是起来跟老师一起练啊,你看老师都汗流浃背了,你跟着跳一下,动一下”

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学科肯定也有出现过,有一边用手机上网课,一边用电视机看小猪佩奇的,也有一边撸猫一边学习的,原本这些在学校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神兽”,现在在家全靠家长监督和协助教学,可把家长忙坏了。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6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愿意成为一个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成器”。能够学有所用,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体面地混口饭吃。今天的教育,距离孔子的“成人、立人、达人、爱人”的教育目标很远。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不知道比孔子时候要好多少倍,但是质量却不可同日而语。不是现在大家不好学,不会学,相反,现代人的学习效率不知比古代人要高多少倍。主要是教育目标的问题,夫子的教育目标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用成长性思维终身学习,并且学而时习知,这样才可能慢慢的温故而知新,避免能力陷阱!读书点亮生活!

这种模式如果推行,会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

第一,如果从小由父母培养孩子,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天性爱玩,父母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工作,对孩子只有放任自由,从古至今严教出才人,对知识的研究是立足于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行!

第二,贫富差距是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如果推行教育中心,废除学校制度,将会出现学识渊博者孩子学识渊博,文盲者孩子文盲,因此走向两端极化。

第三,选择学。这是站在二代的基础上的,父母没有资源,相比二代,孩子会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随着社会发展,放任自流。

第四,人工智能,云,区块链,只能辅助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能力,不是取代人的观点。从王者荣耀游戏可以知道,如果放任自流,利大于弊,科技的带动有利有弊,如果一个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或者随着5g发展,有更佳的方式来替代,孩子自由诚可贵的观点依然值得考究。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7

最近一个多月读了尤瓦尔·赫拉利 的《未来简史》这本书,如醍醐灌顶般启人心智,因此记录下我的一些感想,与小伙伴们交流。

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探索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人类社会的远期变迁。

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

第一,探索未来有助于启迪当下。

第二,社会进步一向是有少数人引领推动的,你愿意做领导者,还是跟随者?

上一本书读完我写了长长的一篇整理及感悟,这次重在解析书的逻辑架构,我把书读成了一张图,这张图看似简单,却花了我不少时间,全书的主要思想都在这里了。不多说,上图:

最后再回顾几个重要问题: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

首先要理解问题的真实含义:生物的运行可否描述成算法?不然生物是实体,算法是逻辑,没有可比性。

问题等价于:生物是拥有自由意志,还是始终受基因、环境压力等塑造的算法控制而产生行为。

心理学研究:人对自我的认知并不真切,而是一种叙事自我(通常只会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的结果来编织故事),所谓的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又何来自由意志。

医学研究及推测:只要使用药物,基因工程,或直接对大脑进行刺激,就能操纵甚至控制人的欲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上这两项研究会进一步深化,结论会进一步加强。

所以生物大概率上只是一种算法,但是,我也没有说必然如此。未来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性。

生命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如果生命只是数据处理,那么整个宇宙的非生物就更加是数据处理了。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所以问题等价于,宇宙的本质就是信息吗?

这在目前的科技环境下,恐怕首先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就像人文主义信仰个人体验,数据主义信仰信息自由。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智能让世界运转更高效,而意识赋予生命以意义。至于哪一个更有价值,要看是对整个社会大系统而言,还是对生命个体而言。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我希望是这样的:高度智能的算法公平地为每一个有意识的人类智能体所用,人类个体变得前所未有的聪明和强大,而整个社会变得更加自由、平等、和谐。这也是自由主义的愿景。

书中描绘是这样的:未来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社会系统将主要由算法控制,并会剥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少数精英阶层在身体和认知能力上远超普通阶层,不但不受算法控制,甚至掌握了一定的算法控制权,并与算法一起统治世界。(这时自由主义崩溃,进化人文主义适用。)

我个人觉得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必然有一天,人类会站到抉择的十字路口。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读书心得体会篇8

断断续续读完《未来简史》,这本书是《人类简史》的续篇,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品味和思考。

书中开篇立足现状,对未来提出大胆预测。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难题,21世纪人类新议题将是追寻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直至书的尾篇提出数据主义——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很多人并不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包括比尔盖茨,但这些人还是推荐了这本书。比尔盖茨在20___年夏季推荐书单的5本书中就有《未来简史》,而在20___年夏季推荐书单中就有《人类简史》。

其实这也正中作者的意图,作者在书的开头及末尾也强调,他做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如果做了预测,但什么都不能改变,那就没意义了。所以作者写这本书后,很多人能参与讨论思考,同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甚至另辟蹊径,这才是作者想要的目的。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知识悖论”,很有意思,也帮我解答了一个小疑惑。上学的时候书上有教过,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也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那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存在,看起来也似乎将长期存在。作者写到,19世纪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经济见解,并预言无产阶级将战胜资产阶级,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马克思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随着社会主义苗头开始壮大,资本家也读《资本论》,也采用马克思的观点,例如资本家组建工会、改善工人待遇、让工人参与政治、拥有权力等,工人们就不再想着去推翻资本家了。这就是“知识悖论”,提出了预测,预测反而不会发生。

书中提到家畜,对此也有所感触。人类开始农耕畜牧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家畜的命运特别悲惨,不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式。毕竟野猪或野生动物也要面临狮子、寄生虫、天灾等死亡的威胁,乍看之下,家畜反而不要担心这些威胁。但就是因为活着,人类用各种方式给家畜带来无尽苦难,同时又能确保家畜永续生存繁衍。家畜仍然保留野生动物的种种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农民往往忽视这些,只追求经济利益。动物被锁在狭小笼子里,角和尾巴被割去剪掉,母幼骨肉分离,甚至有选择地养出畸形。母猪往往是一生待在猪栏里,受孕,产下小猪,对小猪提前断奶,再次受孕,开启另一个循环,母猪经过5-10次这样的循环后,然后轮到自己送去屠宰。

现在有很多素食主义者,或者不吃某种动物的人,原因各异。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可能会是因为上面的原因。好几年前,看到网易丁磊说要养猪,如今也已成效,他的养猪方式或许值得借鉴。

书中提到20___年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只有15%美国人认为智人进化全靠自然选择,并无神的介入;32%认为,人类可能是经过几百万年进化的,但这一切正是上帝的精心安排;46%认为,正如《圣经》所言,人是由上帝在过去大约1万年间创造的。就算是大学毕业生,也有46%相信《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的故事,只有14%认为人类进化没有神的监督。就算是硕士、博士生,也有25%的人相信《圣经》,只有29%相信人类单纯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成。看到这里,我想说:天啊!但这就是《圣经》、宗教、灵魂的观点的在美国的力量。我们惊叹美国人的同时,是否身在自己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对某些中医方法的认同进行调查,结果又会如何,外国人是如何看我们的,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人还是要有大局观,开拓知识、视野和眼界还是很重要的,才不会被禁锢在某种思维局限了,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提到,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几千年来,我们无法用科学推动增长,是因为人类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法老、巫师知晓一些,宗教书籍已记载一切,包括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和未来的预言。人类就没有动力探索新知识了。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资源只有两种:原材料和能源,只能越用越少。事实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而知识是不断增长的,越用越多。正是现代社会的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这种天真的观念,让人类去追求新知,从而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书中后半部分提到,人类真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选择真的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吗?其实是一系列大脑神经的生化反应去“选择”做某事,而我们只能“感觉”到要做某事,再据以行事,这里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意识”。有点像《西部世界》里梅芙意识到自己是机器人,并策划逃跑,她以为是自己选择要逃跑的,其实是被植入了“逃跑”程序。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大脑神经反应,能够预测人的行动,甚至比受试者更早感觉到行动方向。在大鼠实验中,通过在大鼠脑中植入电极,可以控制大鼠左转、右转、爬梯、查探等行动。用于人类的“径颅直流电刺激器”头盔也在一些实验使用。

人类为何能主宰这个星球?传统观点认为是智力和制作工具,但作者认为,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也是工具制作的`冠军,却仍是一种不重要的生物,对周围生态系统也没什么影响。2万年前的一般智人,智力和制作工具的能力可能要超过一般现代人,他们面临24小时生存的考验,需要更会制作工具、头脑更清晰、感觉更敏锐。那究竟是缺了什么关键因素?作者提出,是让很多人团结起来协作的能力。蚂蚁和蜜蜂也可以合作,但缺乏灵活性,经常一盘散沙;大象、黑猩猩可以合作,但是以彼此认识为基础的。只有智人能与无数陌生人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人类能够虚构想象,拥有“想象的共同体”,能够虚构想象出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部独立宣言、一个愿景等,这是虚构想象的力量。我想语言也是促使人类能够灵活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智能时代的到来,过去半个世纪,计算机智能进展迅速,计算机意识仍在原地踏步。但“意识”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或许非生物的计算机不需要通过意识,不必遵循人类进化这条窄路,而是走向另一条通往超级智能的捷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天生就具备协作的优势。就目前而言,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是重要的,意识是不需要的,它只要能安全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即可。

当未来某个时候,超级智能网络主宰这个星球,甚至星球之外,人类没什么用处了,会是什么情景,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让我们尝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想像一下,智能网络就是现在的人类,人类就是现在的动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未来的我作文800字优秀7篇

未来的我作文800字7篇

未来四年级作文400字7篇

畅想未来作文推荐5篇

畅想未来作文优质5篇

畅想未来作文7篇

四年级作文之未来的笔400字7篇

未来的书籍作文参考7篇

未来的书籍作文6篇

未来的路作文600字参考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919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