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必须认识到学生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教案的灵活性很重要,因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展来灵活调整教学计划,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特征,学会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改错掌握修改符号,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4、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习优美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对生活万物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
1、回顾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2、讨论关键语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炼关键句,寻找关键句的方法等等,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一)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
①我们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就容易迷失方向。而猫头鹰即使在夜间也能来去自由,捕食的时候也不会受到黑暗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②乐乐非要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看着他把用几层泡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鸡蛋从三楼扔下时,我不禁捂住了双眼:小鸡蛋啊小鸡蛋,我们这就是永别了吧?
点拨:
1、先读一读课文中的两句话,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
2、这两句话都表明了作者在观察的时候,也会对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些思考。根据这样的特点,仿写几句类似的话。观察到的现象也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在发现之后思考一下,提出问题即可。
3、全班交流一下自己仿写的句子,互相提一提意见和建议,并做修改。
(二)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答案示例:第一句:他—它;
第三句: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第四句:我又点了几下。
点拨:
1、看看文段,学习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的用法。
2、仔细观察,多读几遍,用修改符号将文段还未完善的地方修改完毕,同学之间交流。
3、试着用掌握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同学互改。
知识拓展:修改符号。
删除符号——把要删去的部分圈起来,再画个小尾巴;
对调符号——用于相邻的两个词语颠倒位置。注意必须是紧邻的两部分;
置换符号——用于不相邻的两部分调换位置;
替换符号——句子没有其他毛病,只是某个词语用词不当,用恰当的词来代替;
添加符号——把需添加的部分写在合适的位置,再用符号拉进去。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吃到苹果、梨子、橘子和水果。
②小明的建议基本上是完全可行的。
③虽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同学们非常高兴。
④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步了。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这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阅读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加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
明确:
①“课外阅读”和“我们”调换;
②“‘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等……”删掉省略号(因为省略号后还有内容“课外书”)。
④“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改为“内容很丰富,中心很明确”;
⑤“加强”与“见识”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长”;
⑥“授予”与“先进班级”搭配不当,将“授予”改为“评为”,或者在“先进班级”后加“的称号”。
三、日积月累
(一)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醇厚朴实,在唐代诗人中,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言:“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二)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三)朗读指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诗歌大意
我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青草,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春天的潮水和雨水夹杂在一起,让人感觉雨势分外急迫。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五)诗歌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树林,林中有黄鹂在鸣唱。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在河中。此诗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描绘了西涧晚潮时雨中的美景及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点拨:
1、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根据诗中字词大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讲述出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3、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8、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
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
④将铁牛拖回岸。
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若干个。
2、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
1、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
2、交流信的内容。(自愿)
我曾经收到过____的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
3、说说课文大意:
“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
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
3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至五节。
1、自读思考: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具体吗?
2、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
(1)教师示范:
“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
(交流中教学“雏”字。)
(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具体;随机理解诗句中的部分词语。)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
学习第六小节。
自由朗读第六节,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
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
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
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布置: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身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 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 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 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考虑: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
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同学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
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身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局部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 ”,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同学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考虑: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丰满。让同学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发现故事的特点,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2.出示课题。(漏),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
1. 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2.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3.师提问: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
这个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老爷爷、老婆婆养了一头( ),老虎、贼啊都惦记。
老虎和贼正在( ),却听老婆婆说怕( )。
它们听见赶紧( ),一直到了( )。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 ),吓得大喊( )啊!
驴圈里,( )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 )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尝试回忆文章,将主要内容补全,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准备。】
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啦!
1.学习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
文: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师: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肚子圆圆的)
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贼想卖个好价钱……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小胖驴的诱人,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
2.学习3-5段,“偷”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2生讲)
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
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谁来当老婆婆?老虎呢?贼呢?老师来当旁白。
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
?设计意图: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带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
3.学习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讲)
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而且,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砰”一声,老虎撞到树上;“嗵”一声,贼跳上树,还掉了一只鞋子。)这一幅呢?(好险呐)
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解脱时的如释重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锻炼口语表达。】
4.学习13-18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谁接着讲
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软,咕噜咕噜滚下山)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描述图片)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设计意图:经过一晚上的折腾,老虎和贼都疲惫不堪,贼衣衫破烂,老虎也没了往日的威风,如此这般都是因为“漏”。】
5.学习19-20段,小胖驴
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又漏雨了!
总结: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
1.复述: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续写: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书设计:
27 漏
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
小胖驴 安然无恙
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过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 )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论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
密切(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 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
(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四、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
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作业本第3、4、5题。
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在描写一件事物之前,需要认真观察、仔细了解的道理。
2、学着在习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
3、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自己的目标对象描写的形象、具体。
重点难点
在描写事物之前,要学会观察描写对象。
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自己的目标对象描写的形象、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西边来了一个怪,戴副眼镜好气派,拿着竹笛不去吹,张着嘴吃起来。”大家知道这是在形容什么动物吗?是的,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大家应该都很喜欢这些圆乎乎的朋友吧。今天,就让我们试着将大熊猫写进自己的作文中。
二、作文要求
本次作文要求写国宝大熊猫。围绕教材中提示的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大熊猫。包括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三、写作指导
1、素材选择。这次习作的题目和写作对象都是规定好的。题目是“国宝大熊猫”,写作对象即大熊猫。在写作之前可以先按照教材上的提示,查找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弄清楚大熊猫所属的门类、爱吃的食物、外貌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分布地区等相关知识。
2、谋篇布局。在写作的时候先解决教材上的几个问题,然后再围绕这些问题搜集更多资料,再按照顺序介绍大熊猫。同时,也可以先介绍关于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如其所属的门类、学名、分布地区等。然后介绍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写,如,整体外形、尾巴;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可以分别写头、身子、四肢、肩膀等方面的特点。接着可以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动作等,让大熊猫的形象更具体。最后总结表达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写作手法。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大熊猫的珍稀,可以运用外貌描写来写大熊猫的外形特征,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大熊猫的可爱,还可以运用排比来介绍大熊猫的行为习惯等,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有文采。
四、范文评析
国宝大熊猫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并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以及和平友好的象征。它仅分布在我国的四川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山区,野外总数不足100只,80%以上的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境内。成都所辖的崇州、都江堰、大邑、彭州、邛崃等地均有大熊猫出没。它是四川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凡是到四川的中外游客,都以一睹大熊猫风采为快。
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身上茸茸的。头和身子雪白雪白的,四肢和肩膀油黑油黑的,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黑耳朵,黑黑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
大熊猫小的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睡大觉。你去逗它,它会睁开眼睛看一看,然后又呼呼地睡了。有时它也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大熊猫喜欢吃新鲜的竹叶、竹笋,有时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你看,它吃得多香啊!
我喜欢大熊猫,因为,它是四川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我国的“国宝”。
总评:这篇作文通过对大熊猫的样子、习性和产地的介绍,表现了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对大熊猫的外形描写,细致入微,活灵活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