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模板网 >工作计划

17《爬天都峰》教案最新7篇

通过提前写好教案,我们可以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教案应当提供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多样性和实用性,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7《爬天都峰》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7《爬天都峰》教案最新7篇

17《爬天都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

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过度:老爷爷看到这么小的女孩都敢挑战天都峰,他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小女孩看到年龄这么大的`老人都敢挑战天都峰,她也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有了信心,还怕达不到目的吗?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齐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体现出“我”爬山

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齐读

2、谈体会

3、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师:终于爬上了峰顶,老爷爷和小女孩互相道谢,他们并没有为对方做什么贡献,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请大家默读下面对话,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

1、默读

2、反馈(我和老爷爷的勇气都是从对方身上得到的。)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八、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老爷爷我(小姑娘)

17《爬天都峰》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17《爬天都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尝试给生字注音。(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

理解以下词语: 汲取 陡峭 发颤 攀爬

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 (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资料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17《爬天都峰》教案篇4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

似乎——发颤——奋力——

攀登——终于——纪念——

辫子——勇气——决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几画 │ 组两个词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 暑假

发颤 应该

四、选字填空。

纪记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业

相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17《爬天都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辪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3、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学习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活动】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4、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活动3【活动】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活动4【讲授】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5【测试】

五、达标检测

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1、 石级:石头台阶。

2、 仰望:抬头望。

3、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4、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5、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活动6【活动】

六、总结归纳

1、 根据学生抄写的生字词作出评价。

2、 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17《爬天都峰》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课件出示)

xiānɡ:相关、互相、相对

xiànɡ:相声、相片、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课件出示)

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②教师着重指导“攀”字,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

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预设: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

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②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③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④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拓展活动

想象一下“我们”下山时的情景: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学习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预设: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让一个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这一老一小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跨越课本局限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本环节的练说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二、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

17《爬天都峰》教案篇7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爬华山作文推荐5篇

爬泰山优秀作文6篇

爬瀑布作文5篇

爬长城心得体会8篇

爬泰山优秀作文推荐5篇

认识虾教案最新7篇

西瓜教案最新7篇

安全班会课主题教案最新7篇

养植物的教案最新7篇

森林防火安全教案最新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134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